“真的是太谢谢你们了,是你们救了我老伴一命,谢谢你们!”
6月1日早晨,医生们刚刚上班,王阿姨就来到淄博岜山万杰医院,代表她老伴孙大爷对介入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连连道谢,还送来了一面鲜红的锦旗以表达深深的谢意。
事情要从半月前说起:半月前,71岁的孙大爷因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来到万杰医院就诊。经过询问,得知孙大爷已经2周没排大便了。便秘几天已经很难想像,何况2周呢?科室立即给予行胃肠减压、灌肠,但效果仍不明显。通过患者腹部CT检查显示,结合患者近期有进食不易消化的粘性食物史,血肿瘤指标排除恶性梗阻。经介入医学科会诊,考虑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为粪石,认为可以用肠梗阻导管解除痛苦。
这种方法只需要在DSA透视或胃镜引导下,从患者鼻腔置入导管就可清楚地探查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导管到达病变部位后,可持续对梗阻部位进行减压,通过肠蠕动,打通梗阻部位,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症状。老人不仅可以轻松耐受,还能免除开刀之苦。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介入医学科决定为老人经鼻腔置入一根导管。一般情况下,这种导管置入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在单纯透视下或胃镜下大约30分钟就可完成。但孙大爷情况特殊,由于患有贲门失弛缓症30余年,食管极度扩张,而贲门的开口就在极度扩张的食管侧壁上,导管置入非常困难。经过与消化科孙海荧主任协商讨论后,共同制定了胃镜联合DSA置入导管的手术方案。
术中先在胃镜下将导管插至胃内,然后在DSA透视下将导管继续插至空肠上段,这样就顺利完成了肠梗阻导管的置入。可由于小肠内食物残渣太多,导管置入后引流不畅,需不时向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反复手动抽吸。陆续从小肠里抽吸出约3000ml散发着粪臭味的褐色液体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后,老人感觉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但仍没有排气排便。科室讨论后决定为老人经肛门再置入一条导管进行高位灌肠。在DSA下经肛门插入导管,造影发现结肠深处有大量坚硬的宿便,在导丝配合下将导管插入结肠80cm,直到结肠肝曲。向导管内注入开塞露及生理盐水进行高位灌肠,用注射器抽吸出约1000ml大量稀便后,孙大爷恢复了自主排便,一连排了十几次大便。
在“双管齐下”的肠梗阻导管治疗下,原先鼓起的肚子逐渐变软,孙大爷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5天后经消化道造影显示,经鼻置入的肠梗阻导管已顺利下行至结肠,肠道内的宿便也排干净了,肠梗阻完全解除!在介入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孙大爷逐渐恢复了正常饮食,导管也顺利拔除,1周后就康复出院了。
知识链接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有肿瘤、肠粘连、粪石等,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不但易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丧失,引起肠管组织损害,严重时还会出现脱水、休克、肾衰竭等,致使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甚至造成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或死亡等后果。该病病情发展快,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缓解或解除肠梗阻症状,会危及生命。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普通鼻胃管因其长度限制,仅能吸引胃内积存的胃液及气体,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手术因术后易粘连造成梗阻再发,也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DSA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根据患者梗阻部位不同给予选择行经鼻或经肛置入,无切口,无疼痛,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肠梗阻导管应用作为一种新的肠梗阻治疗措施,使部分肠梗阻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在临床中,该手术不但可以通过减压吸引治疗肠套叠、术后肠粘连、粪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肠梗阻,还可以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进行空肠营养支持。对大肠癌引起的恶性梗阻,通过经肛门型的肠梗阻导管迅速通畅肠道、消除肠管水肿后再手术,得以避免以往需先肠造瘘、要开两次刀的痛苦。肠梗阻患者在插入导管后如恢复顺利,很快就可以进食流质食物如稀饭等,通气排便后即可拔出导管。
版权所有: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公安网备37030402001442 鲁ICP备060203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