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成立于1995年,20余年来,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至今已完成PET-CT检查3万余例,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 并有2项科研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室现有医务人员10余名,有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2名,中级职称6名,博士1名,硕士1名(包含CT、核医学诊断医师、技师、放射性药物化学师、物理师、工程师、护士)。1995年率先引进PET及其配套的回旋加速器系统(GE PET Trace),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展了国内第一例临床病人的PET显像工作,推动引领中国核医学进入PET新时代。
2005年再次斥巨资引进安装了美国GE公司DiscoveryST8 PET-CT。实现了解剖影像与功能代谢影响的完美融合,提升了科室的诊断服务能力和水平。科室业务主要集中在18F-FDG全身PET葡萄糖代谢显像,用于各个脏器部位占位性病变的良恶鉴别、肿瘤治疗前分期、治疗后疗效评价、放疗靶区的生物勾画,心肌存活的评价、癫痫灶的定位诊断以及13N-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诊断早期冠心病。为了弥补FDG单一显像剂的缺陷和不足,2012年科室对回旋加速器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引进了美国GE Fast Lab 11C合成模块,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等,率先在省内开展11C-MET、CHO、乙酸等肿瘤的氨基酸代谢显像、脂质代谢显像等,解决了脑部FDG本底高易掩盖病灶的难题。为脑胶质瘤的清晰生物靶区勾画、鉴别治疗后的复发残存或坏死提供了有力依据,国内领先。开启了科室由单一糖代谢显像向多种分子探针代谢显像迈进的新局面。2019年科室再次引进成功合成18F-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成为省内第二家能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显像的单位。18F-PSMA PET显像可成功探测前列腺癌早期生化复发(PSA升高0.2-2ng/ml)传统影像CT/MRI无法发现的病灶,为患者的下一步精准治疗提供精准定位。解决了临床早期生化复发找不到病灶的难题。科室还配有SPECT,进行全身骨显像、肾功能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等,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高质量的诊断和优质的服务在业界享有盛誉。未来核医学科将继续开拓进取,力争把科室建成集高端分子影像诊断(PET-CT、SPEC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制备研发(回旋加速器、药物合成模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一体化的全功能型科室。
科室带头人
孙爱君:瑞典于默奥大学肿瘤核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淄博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淄博市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淄博市大型医疗设备评审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委员、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分会常务委员。师从北医大潘中允教授、上海仁济医院黄钢教授,参与组建国内第一家PET临床诊断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PET诊断的人员之一。从事PET、PET-CT诊断工作至今已20余年,在肿瘤CT、PET-CT、PET-MRI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先后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维斯康星州立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GE Healthcare PET中心学习培训,在学术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Phys》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3篇被SCI收录。并先后多次受邀参编《核医学》教材。2009年荣获‘博山区十佳青年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淄博市‘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副主任医师介绍
刘健: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核医学委员,从事PET、PET/CT显像及诊断工作20余年,在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进修学习CT、MRI半年,同时具备核医学、MR、CT诊断医师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在肿瘤、神经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在全国核医学会议发言交流,先后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三篇发表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余均发表中文核心要览杂志。
孙春雷,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淄博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从事SPECT、PET/CT诊断工作十余年,在肿瘤、癫痫、心血管等疾病的核医学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先后赴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进修学习。在多份国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篇。
PET-CT中心预约咨询电话:0533-4660811 科主任:15666022521
版权所有: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公安网备37030402001442 鲁ICP备06020370号-2